海底捞资本运作的下一站“海外分捞”
特海国际目前仍需为扭亏而努力。海外分捞
继日前正式宣布分拆海外业务上市后,海底7月13日晚间,捞资海底捞(06862.HK)再度更新了一份公告,本运并刊登了Super Hi International Holding Ltd.(下称特海国际)的下站招股书。
这家一度把火锅生意做成行业天花板的海外分捞巨头,又开启了资本运作的海底下一站。
从2016年在新加坡开设海外第一家门店,捞资到2019年落脚英国,本运如今的下站海底捞,已经在海外11个国家布局了97家餐厅。海外分捞尽管与国内业务相比,海底其海外业务无论是捞资在规模还是营收方面,均逊色不少,本运但在如今餐饮行业深受疫情冲击之下,下站推动“海外分捞”的上市,或许成为海底捞估值保卫战的可行之法。
第三只“捞派”IPO
2018年9月26日上午9点30分,海底捞董事会主席张勇和“一号员工”、如今的首席执行官杨利娟,共同敲响了铜锣。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因为用力过猛导致锣声震耳,张勇一只手捂耳之后,又开怀大笑。
的确,这是他创立海底捞以来值得畅怀的时刻。
拥抱资本市场的海底捞,此后犹如猛兽一般,港股市值开启了狂奔模式,从1000亿元(人民币,下同)、2000亿元,直至最高突破3600亿元。
但在海底捞上市锋芒之下,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早在两年前,一只“捞派”IPO已经成功。
2016年7月,颐海国际(01579.HK)登陆港股市场。
这家以火锅调味料、中式复合调味料和方便速食为主营产品的公司,是海底捞供应链版图的主心骨。并且,永久、免费、独家获得海底捞商标授权的颐海国际,与海底捞被外界形容为“父子”“兄弟”公司。足见,两者关系密切。
作为海底捞主力供应商的颐海国际,已经开始向独立第三方渠道进行拓展和深耕。但即便如此,其资本价值可谓是深深烙刻上了海底捞的印记。
上市至今,颐海国际的高光时刻出现在2020年第四季度至2021年第一季度。
这段时间,该公司总市值突破1000亿元,最高一度达到1241亿元。而几乎同一时期,海底捞在港股市场迎来巅峰期——就在颐海国际总市值创下历史新高的这一天,海底捞的市值升破3600亿元。
如今,受疫情影响,颐海国际和海底捞双双不复当年之勇。
7月14日,投行瑞信发表研究报告指出,今年的疫情多点散发影响到海底捞的复苏,该品牌于本地市场的复兴或难以预期,并下调评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海底捞分拆海外业务上市之际,相似的考虑成为其理由之一,“鉴于各自业务的独特地理性质,建议分拆将使发展及策略规划更加具有针对性,并能更好地分配资源至各自的业务。”
对此,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考虑到疫情的差异性,餐饮行业受影响程度也不同,所以两部分业务的表现预期也可能导致估值差异,也为了更好突出两部分业务整体发展的差异化。”
“海外分捞”成色几何
从“颐海”到“特海”,第三只“捞派”IPO,还是以令市场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了。
在此前的公告中,海底捞已经详细介绍了其海外业务的具体范畴,即大中华区(包括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及中国台湾)以外地区所从事的餐饮业务。
此消息一出,两个问题便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何种方式上市,海外业务成色如何?
在7月13日晚间的公告中,海底捞披露了特海国际的上市方式:实物分派+介绍上市。海底捞建议透过介绍上市方式,将特海股份分拆并于联交所主板独立上市,并会以实物分派的方式落实建议。实物分派指的是,海底捞将其所持有的全部特海股份(即紧接建议分拆及上市前特海股份已发行的总股本的90%),按照各股东于记录日期在海底捞的持股比例进行分派;介绍上市则是指,此次特海国际上市将不会再发新股,即也无须融资。
“介绍上市的特点就是上市过程快,审批口径相对宽松。”一位券商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记者注意到,近些年来,介绍上市的案例已经在港股市场颇为常见,例如蔚来汽车的二次上市,嘉利国际分拆嘉创房地产上市等均采取此模式。
“海底捞选择以不涉及融资的介绍上市的方式将其他地区业务分拆,也符合海底捞估值收益充分最大化的目的。”沈萌表示,“虽然与大中华区业务规模有差距,但不妨碍其顺利分拆介绍上市。”
随着特海股份招股书的披露,海底捞海外业务的经营状况得以浮出水面。
根据招股书,截至今年一季度,海底捞已经在海外11个国家开业了97家餐厅,且在报告期内,该板块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3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9.8%。
参考2021年的完整财年,特海国际实现营业收入3.1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03亿元),同比增长41.1%。
在人流量方面,今年一季度,海外餐厅录得380万顾客人次,同比增长60.3%。2021年全年,共计录得980万顾客人次,同店客流则为14.32万人次。
在翻台率方面,一季度海底捞海外餐厅的数据为2.7次/天,较前两年有所提升,但较疫情前还有差距。
实际上,在众多经营数据中,海底捞海外业务的一大价值在于人均消费能力高。招股书显示,一季度,顾客人均消费为27.5美元(约合人民币185.32元);2021年,这一数据为30.3美元(约合人民币204.17元)。结合海底捞2021年财报,其中国大陆餐厅整体的人均消费金额为101.20元。
不过,即便海外顾客具有更高的消费能力,特海国际目前仍须为扭亏而努力。
今年一季度,该公司亏损约0.2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8亿元)。
如今,随着海底捞自身在港股的市值受到冲击,分拆海外业务上市亦被外界解读为保卫其自身估值之法。截至7月14日收盘,海底捞股价收跌,总市值约为人民币797.70亿元。
(责任编辑:休闲)
-
核酸企业排队上市,偶发业绩能走多远?致善生物、瑞博奥、菲鹏生物3家公司IPO“卡壳”
来源:北京商报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催肥”了不少核酸检测企业,伴随着公司业绩大增,这些企业纷纷要去资本市场分一杯羹。经梳理,今年以来IPO市场已有、达科为、致善生物、瑞博奥、菲鹏生物5家核酸检测概念企业 ...[详细]
-
健康时报“4月24日北京一外卖员出现咽痛、咳嗽等症状,自行服药后症状好转。4月25日、29日报告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5月1日参加社区核酸筛查,5月2日报告结果为阳性,当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在5月 ...[详细]
-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周雄飞来源:连线出行ID:lianxianchuxing)恒大汽车,最近很忙。 近日,恒大汽车旗下品牌恒驰在其官方微博中发布了一则与“授权代理商 ...[详细]
-
上海市属、区属国企将安排不低于50%的岗位定向招聘上海高校毕业生
中证网讯记者 倪铭)5月7日,据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消息,上海市属、区属国企今年的招聘计划将安排不低于50%的岗位定向招聘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区、街镇年度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录计划将向应届毕业生倾 ...[详细]
-
人还在,号没了?江苏省消保委:游戏运营商要把消费者利益放首位
转自:扬子晚报网扬子晚报网11月22日讯通讯员 徐悦 记者 马燕)暴雪与网易终止合作的风波殃及到你了吗?有网友戏称:“以前知道有账号继承制,我还挺高兴这东西还能传,好了,我人还在呢,号先走了。”对此, ...[详细]
-
由新浪财经发起的“2022年全国惠民保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已圆满结束!目前,我们在陆续展示入选的惠民保优秀案例,供各地向优秀典型对标学习,促进惠民保健康可持续发展,完善多层次健康保障体系。关于兰州市普惠 ...[详细]
-
通胀恶性循环尚未发生!美国人工资增幅“落后”CPI,美联储松了口气
通胀恶性循环尚未发生!美国人工资增幅“落后”CPI,美联储送了口气文章来源:华尔街见闻工资增长企稳表明劳动力成本在短期内不太可能加剧通胀压力,这对美联储来说应该是一个令人欣慰的信号。美国工资增长正以历 ...[详细]
-
苹果完成将原“iCloud文稿和数据”合并至iCloud Drive
5月6日,美国官网显示,苹果“iCloud 文稿和数据”合并至 iCloud Drive 已完成。“iCloud文稿和数据是我们的旧版文档同步服务,现已停产并由iCloud Drive取代。如果您使用 ...[详细]
-
央行副行长宣昌能:未来对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市场约束会更强 建议推进TLAC工具的外源补充
财联社11月22日讯记者 高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21日在“2022论坛年会”上发表了题为“更好建设金融稳定长效机制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讲话。宣昌能表示,从国内看,近期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详细]
-
入主Twitter马斯克欲“大显身手”:六年内营收增4倍至264亿美元
财联社上海5月7日讯编辑 黄君芝)在一份向投资者提交的计划书中,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展示了他在收购)以后的“宏图大志”。他的目标是到2028年将推特公司的年收入从去年的50亿美元提高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