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跨国企业:与中国脱钩行不通
来源:
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国际观察)全球跨国企业:与中国脱钩行不通
新华社记者
近日,全球企业英国某行业组织负责人声称“英国公司正大规模切断与中国的跨国经济联系”。然而,中国中国英国商会的脱钩通一项调查结果清楚地显示,英国企业普遍对中国市场持乐观态度。全球企业英国《每日电讯报》评论员杰里米·沃纳警告,跨国与中国脱钩要付出惨重代价。中国
在全球范围,脱钩通众多跨国企业普遍认为,全球企业中国市场潜力巨大,跨国供应链优势显著,中国扩大开放步伐坚定,脱钩通是全球企业经济全球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中国脱钩行不通。跨国
这是中国2021年12月5日清晨在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拍摄的海南自贸港建设重要的集装箱航运枢纽——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贴近中国市场是大势所趋
多家欧洲跨国公司近期发布上半年财报。大众、宝马、梅赛德斯-奔驰等欧洲汽车制造商在华业绩不俗,英国快消品公司利洁时、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法国美妆巨头欧莱雅也有良好表现。
在世界经济受到新冠疫情反复、供应链梗阻、能源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下,跨国企业在中国销售涨势强劲、投资稳步推进、业务迅速拓展。
作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消费市场的中国,每年进口商品和服务约2.5万亿美元,是众多跨国企业的兴业沃土。贴近中国市场,是它们经营策略的主线。
以汽车产业为例,伴随中国汽车市场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国际汽车品牌将中国视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代表汽车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在中国迅速发展,吸引国际汽车业巨头加大创新和研发力度,中国正成为全球汽车业创新中心。
“如果你不在中国,如果你跟不上中国的速度,我很怀疑你在未来5至10年能否成为一个领先的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前首席执行官冯思翰说,当前中国是“引领下一代汽车发展趋势的动力之源”。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认为,中国充满活力,“与中国脱钩”的观念“可悲”且“具有误导性”,只会在世界上越来越孤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吉塔·戈皮纳特认为,一些“脱钩”趋势将使全球增长付出巨大代价。她指出,中国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一个开放的中国对全球贸易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增长前景意义非凡。
这是2019年9月11日拍摄的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大楼和工程中心(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深耕中国产业是人心所向
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举世瞩目。在数字技术、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大数据等新技术潮流助推下,中国正成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聚合地,其产业优势吸引着世界目光。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治理与永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卢耀群指出,中国是全球供应链和创新网络的关键节点,与中国合作是世界经济前进的方向。
在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设施完善等固有优势基础上,中国融入全球产业链程度不断加深,越来越多中外企业深度合作,同台竞技,生产要素聚集协同优势显露无遗。
福特汽车与建立全球战略合作关系,合作涵盖在中国、欧洲和北美的动力电池供应;汽车零部件生产商采埃孚集团在中国布局近40家制造工厂,在华第四家研发中心今年上半年破土动工;生物制药企业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落户上海市静安区,将深度参与全球新药研发……这些跨国企业加码在华投入,不约而同把中国作为战略重心,意在充分利用中国供应链优势,提升企业全球竞争力。
“国际车企在车型规划阶段就希望我们介入,双方共同规划产品,技术集成效率大大提高。”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表示,中国企业和国际车企通过合作互学互鉴,有利于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共同推动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
这是2021年11月9日拍摄的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的瑞士诺华展台。(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分享中国红利是全球机遇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开放融通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持续放宽外资准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张开双臂拥抱世界,不断释放开放红利,促进中外市场相通、产业交融。
通过搭建进博会、消博会等国家级展会平台,中国市场活力得以全面展现,有力推动国内外商品、服务对接,为中外企业提供难得合作机遇。
今年上半年,跨国公司继续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加码投资中国的消息不断传来。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举办奠基仪式,大众安徽MEB工厂已基本准备就绪,预量产车将于下半年下线。中国美国商会、中国德国商会近期报告显示,超六成美资企业和超七成德资企业计划增加在华投资。
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诺华集团(中国)总裁贝德年盛赞中国市场的开放、潜力和商机,称中国是诺华集团在全球最具战略意义的市场之一。
一个充满机遇的新兴市场大国,一个发展动能澎湃的创新大国,一个向世界敞开襟怀的开放大国,带给世界各国的是无穷的机遇。
(责任编辑:知识)
-
11月3日,山东潍坊一家食品企业正在生产出口日本的魔芋结。一段时间以来,在美国极力鼓吹与中国经济“脱钩”的背景下,作为其盟友的日本似乎也在探讨与中国“脱钩”的可能性。对此,一些日本媒体担心,若与中国“ ...[详细]
-
参考消息网4月26日报道据德国《商报》网站4月24日报道,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出口禁令将威胁全球食品行业的供应链。棕榈油是一种重要,被广泛用于冷冻披萨、冰激凌和巧克力的制作。全球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印尼将 ...[详细]
-
央行盘前突然喊话!加大稳健货币政策支持力度,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影响
今日开盘前,央行发声提振市场信心。4月26日,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当前金融市场情况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指出,我们关注到近期金融市场出现一些波动,主要受投资者预期和情绪的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良好,经济 ...[详细]
-
最后一次“股神”巴菲特慈善午餐即将开拍。当地时间4月25日,格莱德基金会Glide)表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CEO巴菲特计划举办其第21届也是最后一届慈善午餐拍卖活动。声明显示,拍卖将于6月12日在 ...[详细]
-
热门中概股周一多数下跌,纳斯达克金龙指数跌超3%。优克联涨超30%,中汽系统、安博教育涨超14%,九紫新能涨超11%,库客音乐涨超10%,盐港明珠涨超9%,中指控股涨超8%,拓臻生物、华富教育涨超7% ...[详细]
-
北京平谷区:倡导本区人员非必要不出区,区外工作人员非必要不返区
“幸福平谷”微信公众号消息,为落实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扩大区域筛查范围的工作要求,打好防控主动仗,坚决遏制疫情传播风险,切实维护市民群众身体健康,现就 ...[详细]
-
4月26日周二)美股盘前,公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财务业绩。数据显示,该公司Q1净销售额88亿美元,同比下降0.3%;归属于公司净利润为12.99亿美元,同比下降20%。每股收益为2.26美元,同比下 ...[详细]
-
目前中国“菜篮子”产品生产基础比较扎实:4月上旬,中国在田蔬菜面积7400万亩左右,同比增加近300万亩,产量约1930万吨,同比增加100多万吨因各大城市此前的发展模式不同,解决买菜难问题的基础条件 ...[详细]
-
日前,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正式在北京召开,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二十年来重要的见证者,曾庆洪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他提到,在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程中,中国率先迈出了第一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 ...[详细]
-
封面新闻记者 张奕丹4月26日,山东的石先生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他的父亲石念全登泰山后失联,已经有7天了,“4月19日中午最后一次和家人联络,当时他说刚到山顶,后面就没消息了。”石先生介绍,父亲喜欢户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