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导读 近日,致敬河南农业大学王泽霖教授捐款8000多万元的捐款教授消息刷屏,网友们纷纷点赞老教授是数万“心中无他,唯报国尔。到上”除了王泽霖教授,致敬还有很多教授也曾捐出大笔资金,捐款教授支持科研、数万教育、到上助困等事业。致敬 从来无小我,捐款教授心中唯家国。数万这才是到上真正的为人师表,才是致敬这个时代最闪亮的“星”。高尚的捐款教授品德需要点赞,民族的数万脊梁必须推崇。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致敬! 内容来源:澎湃新闻、、腾讯新闻、上观等。 01 王泽霖教授 捐款8000多万元建立实验室,支持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 王泽霖教授于1984年入职河南农业大学,曾任禽病研究所所长。主持创建了重大禽病病毒种质资源库,创立了浓缩灭活联苗研发平台,打破了国外垄断,被誉为“给中国鸡宝宝撑起了国产保护伞”。他所创制的12个新兽药产品在国内16家著名生物制品企业规模化生产,成果转化率100%。 多年来,王泽霖先后获得3项发明专利和12个新兽药证书,累计获成果转让经费和合作到账经费近亿元。2020年初,王泽霖教授将毕生科研转化结余的8208万元全部捐给学校,用来建设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 今年,王泽霖被授予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他将获得300万元的奖金又全部部捐给学校,用于支持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工作。他说,“我已经老了,但是科研事业一定得后继有人,这些钱只有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才有价值。” 亿万身家挥手全捐,但王泽霖教授平生节俭质朴,至今仍住在几十年的旧楼中,骑着电动车往返于新老校区。他曾表示,能够一睹路上美景,对年轻时埋首科研的他来说就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02 赵家和教授 捐1500万救助两千学子,去世4年方被知晓 赵家和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金融学家和金融学教育家。从2006年捐出第一笔助学款起,赵家和教授就在不留名地资助贫困学生。2011年,疾病迫使他停下步伐,他却因此决定捐出全部积蓄,成立助学基金会,并委托学生兼同事陈章武教授代他完成心愿。2012年7月,赵家和教授溘然长逝。临终前,他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了医学研究。 赵家和生前不愿接受媒体采访,谢绝了用“家和”来命名基金会,并表示他和他的家人不会在基金会担任任何职务。在第一次理事会召开之前,陈章武教授接到赵家和的电话嘱咐:不要在新闻稿中出现赵家和的名字;回北京时不要给他带礼物。 赵家和教授前后共捐出1500多万,救助了2204名贫寒学子有些孩子不知道他的存在,有些孩子只知道好心人是“一名清华退休老教授”。直到逝世4年后,他匿名资助贫困学子的故事才不胫而走。 03 崔崑教授 捐款千万资助贫困学生,一件夹克穿30年 2020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95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属材料专家崔崑及其夫人化学与化工学院退休教授朱慧楠夫妇捐资400万元,设立“新生助学金”。整个捐资没有仪式,留影照都没有拍,老人专门叮嘱“不要宣传”。 从2013年至今,两位老捐资助学累计达1000万元,超千名出身贫困家庭的学子从中受益。谈及捐款之事,老人一直表示:“没有什么,就是待遇还不错,两个老人又没什么花钱的地方,年纪大了,手头有积蓄,做些对社会有益的事。” 崔崑曾先后承担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研制成十种新型模具钢,解决了许多生产难题。凭借在金属材料研究领域的杰出成就,1997年,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钢铁院士”。朱慧楠教授是华中科技大学原化学系化学教研室最早的教师之一,曾担任过理化系、化学系系主任,为院系发展打下坚持基础。 04 黄旭华院士 各级各类奖项奖金逾2000万元全部捐献 2021年10月28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向七一九所捐赠1100万元个人所获奖金,作为科技创新奖励基金,以激励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我的捐赠,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起到‘种子’的作用,引起社会的响应,让更多的人都来关注、关心、支持科研、教育和科普事业。”黄旭华说。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隐姓埋名,荒岛求索,黄旭华和同事们让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如今,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已经退役,但年逾九旬的黄旭华仍在“服役”。“从一开始参与研制核潜艇,我就知道这将是一辈子的事业。” 目前,黄旭华院士几乎已将个人所获得的各级各类奖项奖金逾2000万元全部捐献出来,用于国家的教育、科研及科普事业。 05 王振义院士 捐出百万元奖金,放弃专利让患者吃上救命药 2020年9月,96岁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及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王振义获2020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百万元奖金被他全部捐出。 早在2010年,王振义教授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面对500万元巨额奖金,他毫不犹豫地将450万元捐给上海交大医学院,余下50万元则分给科研团队中的年轻人。 王振义院士研究的领域在血液学,他开创性地提出了白血病诱导分化疗法。为让患者都吃得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药,他主动放弃专利申请,30多年未用救命药为个人赚取一分钱。在中国,这一盒救命药只要290元,还纳入了医保报销范围,而在国外,类似抗癌药的价格高达2万元以上。 在被问及为什么不申请专利赚钱,他淡然说:“我们受到的教育,学校里受到的教育、社会上受到的教育和共产党的教育都是医生要将病人放在第一位,不能额外地要钱。” 06 卢永根院士 捐880多万元积蓄,慷慨背后是无法想象的节俭 2017年3月,87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在夫人徐雪宾教授的搀扶下来到银行,将他们的毕生积蓄8809446.44元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当时,卢永根已生病住院,为此次捐赠,他特意从医院来到银行。卢永根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做最后的贡献。” 880多万元从哪里来?这是夫妻两人数十年来共同的积蓄,基本都是工资。在卢永根夫妇慷慨捐赠的背后,是无法想象的节俭。退休后,夫妻俩出行坐公交,吃饭在食堂。平日里,人们总能见到这位老校长、老院士端着一个半旧饭盒,静静地与学生们一起排队打饭。 院士家中的摆设,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破旧的木沙发、老式电视;铁架子床锈迹斑斑,挂帐子用的竹竿,一头绑着绳子,一头用钉子固定在墙上;几张还在使用的椅子,用铁丝绑了又绑……2019年8月12日4时41分,卢永根院士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9岁。 07 钱七虎院士 捐1600万元奖金,资助贫困学生长达30余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是我国著名的防护工程专家和现代防护工程理论奠基人,为中国防护工程各个时期的建设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防护工程领域取得杰出贡献的同时,钱七虎院士在公益慈善领域也默默奉献,资助烈士子女和贫困学生长达30余年。 2019年,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钱七虎院士主动提出,把此次获奖的800万元奖金全部捐献出来,在昆山成立助学基金,资助更多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子女,让他们有学上、上好学。 他说:“如果一个人追求个人名利,那关注点始终是在个人幸福的方向;如果一个人树立的是基于国家的价值观,那关注的就是国家、民族和人民。” 2020年2月,钱七虎还分两次向武汉捐款650万元。据了解,2019年钱七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之后,江苏省给了800万元的配套奖励。他把其中100万元捐出,成立钱七虎奖学金,奖励年轻科研人员;之后拿出50万元捐给他的母校上海中学。捐给武汉的650万元,是奖金中的最后一部分。 08 刘永坦院士 捐最高科技奖800万元奖金,打造更多国之重器 2020年8月3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刘永坦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设立永瑞基金,用于学校电子与信息学科人才培养。 刘永坦院士致力于我国海防科技事业40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部对海探测的新体制雷达,打造了一支响当当的“雷达铁军”,为中国海疆铸起了一道“海防长城”。 刘永坦院士1953年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求学,后留校任教。“国家、社会和学校,给了我太多的荣誉。我个人的成长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长期的培养、学校的教育和支持。”他说,设立永瑞基金旨在助力学校培养更多杰出人才、打造更多国之重器。 09 蓝庭剑教授 捐赠20余年国务院特殊津贴设立奖学金 2022年6月,川大退休教授蓝庭剑携已故夫人的遗愿,用积攒20余年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捐赠10万成立“蓝晶基础医学奖学金”,用于帮助贫困的优秀基础医学学子潜心学习与科研。 蓝庭剑教授说:“亡妻慧晶逝世前有个愿望,希望能够为学基础医学的、家境贫寒的学生设立一个奖学金。她已经去世多年,我的国务院特殊津贴自母亲去世和孙女大学毕业工作后一直都是存着没有用,到现在已有10多万了。虽说钱不多,但我认为已可建立一个奖学基金,达成慧晶的遗愿,于是向学院提出以我和亡妻慧晶的名字命名成立‘蓝晶基础医学奖学金’。” 今年87岁的蓝庭剑教授是原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教授、硕导,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生理学科学术带头人。曾发表学术论文及译文150余篇,主编教材及专著4部、参编论著8部,主译《竹石——华西医学精英的成长》。 10 刘进教授 捐赠1亿元设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发展基金 2021年9月27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主任刘进教授向医院捐赠1亿元,设立规培专项基金,用于激励住院医师、带教师资,提高住院医师临床能力,这也是我国首个由个人捐赠设立的专项规培发展基金。 作为我国著名的临床麻醉学专家,刘进教授已安全和有效地完成近2万例麻醉,并带领团队一直致力于麻药相关研究。2020年至2021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宜昌人福签署了这两项专利许可及项目合作开发合同,合同总金额为7.5亿元,因两项合同涉及专利均由刘进教授及其团队研发产出,按照华西医院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华西九条”,刘进教授个人获得了1亿元奖励资金。 刘进说:“我和我的家人都认为,这笔钱用于我们家庭去过上更为舒适的退休生活,是一种浪费,而捐赠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事业,更具有社会意义,更能体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11 朱继梅教授 捐赠130万元设立“朱继梅教育发展基金” 2021年10月,朱继梅教授向西安交大捐赠130万元设立“朱继梅教育发展基金”,用于支持西安交大航天航空学院教育事业发展。 朱继梅1955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系,曾是西安交大应用力学专业的教师,也是西迁参与筹建应用力学专业的第一批人员。当时国内应用力学相关领域还是一片空白,朱继梅翻遍了国外所有的相关资料,还专门赴北京向钱学森校友请教。“从确立培养目标,到准备专业教材、制定教学计划,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终于把这个专业建起来了。” 朱继梅俭省了一辈子,退休后依然将工资悉数存下支持教育。“我住在老年公寓,平日里也没有额外的开销,生活足够了,家人们也很支持我这一决定。”朱继梅说,“这笔钱如果能帮助到孩子们,那才真正发挥了价值。” 12 肖鑫和教授 45元单车用25年,捐款近70万!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肖鑫和今年85岁了,已累计向学校关心下一代助学基金捐款19次,总额近70万元。不光自己捐助,他见到了有钱人就喊着“要钱”,迄今由他发动的企业家捐赠总额已达到近80万。 作为广中医的老教授,开门坐诊和课堂授课曾是肖鑫和的日常。多年来的课酬、看病的诊金,存在银行的利息,加上退休工资的6%,成为他捐赠给广州中医药大学关心下一代助学金的资金来源。 捐助了多名学生,肖鑫和从来没有与学生见过面。他说没必要,因为,在答应捐助的那一刻,他的价值就得到了体现。 在熟人眼里,肖鑫和却是“抠门”教授,他有辆自行车,平时就靠它穿梭在广中医的校园里。这辆当年花45块买的二手货,如今已经使用了20多年,修理费都超过了100元。 13 王华教授 捐赠100万元支持葡萄酒学院教育事业发展 2022年4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原院长、中国葡萄酒博物馆馆长王华教授向学校捐赠100万元,用于支持葡萄酒学院教育事业发展。 王华教授是葡萄酒学院创始人之一。2007年至2017年期间,担任葡萄酒学院院长,提出了“耕土耕心,酿酒酿人”的院训,为学院事业全面发展、师生健康成长做出了突出贡献。荣获陕西省教学名师、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为鼓励师生全面发展,2010年王华教授捐资10万元设立“华王NO.1奖励基金”,旨在奖励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表现优异获得第一的葡酒人,至今累计捐资123万元。 谈及捐赠初衷,王华教授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学院和全体师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作为一名普通的西农人,希望时刻与全院师生站在一起,鼓励全体师生共克难关,迎难而上,争创佳绩,为学院取得更好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14 吴晓球教授 90万元捐赠给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基金会 2022年1月,吴晓球教授将其在天津金城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独立董事期间(2021年4月起至2024年4月)的三年津贴合计90万元(税后)全部无偿捐赠给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基金会,其中10万元用于支持“胡迺武教授教育基金”,80万元用于补充“资本市场研究基金”。 吴晓球教授是我国财政金融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金融学家,是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一级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此次捐赠将有助于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中国人民大学资本市场理论研究,也将进一步促进宏观经济领域的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 吴晓球教授认为自己在金融领域的成绩依赖于中国人民大学提供的平台和机遇,自己有责任回报母校的培养,希望通过此次捐赠为推动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科的现代化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14 罗翔教授 经历舆论后退网,悄然捐款37万 自2019年11月18日起,罗翔教授共向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捐助了18次,总金额为370744.79元。这18次捐助的受助人包含儿童希望北京小家、真爱儿童社工服务等。 罗翔是是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知名法学专家,同时也是厚大法考刑法主讲教师,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刑法学、经济刑法等。2020年初,他在司考培训机构讲解法考知识点的《罗翔讲刑法》系列视频在网络走红。 早在2020年3月,刚刚进驻B站的罗翔就曾公开表示:“我开通了视频激励计划。激励计划所有的收入均捐给儿童救助基金会。”他曾说“能够帮助他人是一种莫大的福分”,而他对于自己的“走红”和出名也一向有着清醒的认识,“最重要的是你最爱之人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