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嫁妆
来源:南风窗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刘阳
印度富豪们的夺命嫁妆婚礼,没少吸引全球民众的夺命嫁妆目光。早在4月14日,夺命嫁妆宝莱坞的夺命嫁妆两位巨星,阿丽亚·巴特和兰比尔·卡普尔的夺命嫁妆婚礼就赢得了国内外的不少关注。
然而,夺命嫁妆更多印度普通人的夺命嫁妆婚礼,并非都像他们这么甜蜜。夺命嫁妆
婚礼上的夺命嫁妆阿丽亚·巴特和兰比尔·卡普尔
在某些时候,婚姻更像是夺命嫁妆一场“算计”,比起两情相悦,夺命嫁妆更重要的夺命嫁妆或许是女方家给出的嫁妆是否合男方的心意。感情不和的夺命嫁妆结果不过是离婚,但“嫁妆不和”却可能让人丢了性命。夺命嫁妆
今年6月,夺命嫁妆20多岁的印度女性帕亚尔(Payal),在结婚一年后,因拿不出夫家要求的10万卢比嫁妆,被活活烧死。这一年间,她还曾多次遭受来自丈夫和公婆的虐待。
人们常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对于一些印度女性来说,婚姻可能就仅仅是个坟墓。
为钱杀妻
帕亚尔来自印度北方邦的阿格拉地区。去年5月24日,她与哈特拉斯县钦塔加里村的阿尼尔(Anil Kumar Singh)结了婚。
对帕亚尔来说,不幸从这一刻就开始了。据她父亲描述,婚后,帕亚尔的丈夫和公婆曾多次向她索要巨额嫁妆。因为拿不出夫家要求的10万卢比嫁妆,帕亚尔受尽了折磨。
离两人结婚才过去一年多,帕亚尔便被一场由嫁妆引发的“大火”焚了身。6月8日,村民正在田里干活,偶然发现了农场里的火光。正值妙龄的帕亚尔已被烧死。
受害者的父亲认为,阿尼尔及其父母是该事件的罪魁祸首。据当地媒体报道,帕亚尔可能就是因为不堪丈夫和公婆一而再、再而三地索要嫁妆,最终才酿成悲剧。
印度博帕尔,新娘在婚礼前举行仪式
警方在现场找到了死者被烧毁的衣物,并逮捕了帕亚尔的丈夫和公婆三人。目前,依据《印度刑法典》的相关条款,他们已被起诉。
“为嫁妆杀妻”的逻辑听起来很荒谬,但在印度却并不少见。在印度的传统婚姻中,女方的父母通常会为男方家庭准备黄金、汽车、珠宝等。一个女人在婆家的地位,很多时候就跟她带过来的嫁妆数额有直接关系。
数据显示,新郎家庭送给新娘家庭的财物平均约为5000卢比(约合430元人民币),相比之下,新娘家的嫁妆价值约高达3.2万卢比(约合2780元人民币),是前者的6倍多。对于较贫困的家庭来说,一笔嫁妆可能相当于几年的收入。
此外,印度甚至还出现了这样的说法:长得丑和残疾的女孩更难结婚,因此新郎的家人会要求更高的嫁妆。
嫁妆的数额并非定数,这便导致双方家庭常常为嫁妆的数量发起争执。有的男方家庭甚至会在婚后要求增加嫁妆的数目,如果女方家庭给不起或拒绝,新娘就会面临被虐待和谋杀的危险。有的女性不堪压力,便选择了自杀。
根据印度国家犯罪记录局(NCRB)的数据,2020年,该国发生了近7000起与嫁妆有关的死亡案件,此类起诉也高达1万件。
不仅如此,受高额嫁妆的影响,许多家庭中的女儿便成了一种“负担”。这些家庭要么把钱留作嫁妆,从而放弃教育;要么在女儿出生前后就将其杀死,一劳永逸。
2018年的一份报告显示,约有40%的15至18岁印度女孩失学,其中近65%的女孩被在留在家里做家务。
此外,据2015年媒体的一篇报道,印度每天有2000名女孩被杀害,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刚出生或即将出生的女婴。这篇文章还指出,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2011年5月的一项研究发现,自1981年以来,印度的被流产女婴约有1200万。
印度嫁妆之重,重于教育,重于生命。
嫁妆大山
印度政府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些非人道现象。早在1961年,印度就出台了《反嫁妆法》,并在1984年和1986年对该法进行了两次修订。
它规定,凡是接受和索取嫁妆的行为皆属犯罪,当处6个月以上2年以下监禁。此外,20世纪80年代,立法者还在刑法典中引入了一些条款,允许当局以“嫁妆死亡”的罪名,指控男子或其家庭成员,这其中包括妻子自杀案件。罪犯可被判处7年至终身监禁。
今年5月24日,印度一名男子就曾因嫁妆问题虐待妻子,导致她自杀身亡,从而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
在这起案件中去世的维斯玛雅·奈尔
然而,它的效用似乎并不是那么理想——至少不足以斩断该国的高额嫁妆恶习。在实际操作中,“嫁妆制度”仍然在印度的一些地区盛行。从1960年到2008年,在印度农村的4万场婚姻中,有3.8万个家庭备了嫁妆。
相关的案件也不在少数。2019年,印度就有超过1.3万起与嫁妆有关的诉讼,和7100多起与其相关联的死亡案件。在法院审理的3516起与嫁妆有关的死亡案件中,只有不到一半的案件真正被定了罪。
这样的效果,看起来的确是令人失望的。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印度的嫁妆问题也许并非立法所能根除的。
首先,印度的嫁妆习俗涉及到当地的历史、宗教和文化,长年累月中,已经成了人们的一种行为“模板”。要真正切断印度婚姻与嫁妆的联系,只靠《反嫁妆法》恐怕远远不够。例如,虽然它禁止了男方索要嫁妆,但女方还是可以“自愿送礼”。
这一点便让新郎们有了“漏洞”可钻:他们大可以声称,自己只是接受了新娘家自愿提供的“礼物”。
因此,“嫁妆”这座无形的大山依然牢牢压在不少女性的身上。
其次,坚持嫁妆制度的印度人往往比较保守。在传统观念中,嫁妆是新娘家庭给新郎家庭的“补偿”,因为后者要支撑妻子未来一生的开销——在他们眼里,家务和生育显然算不上可以计量价值的劳动。
此外,这些民众的受教育程度也比较低。2020年,因嫁妆死亡人数最多的是北方邦,其次是比哈尔邦。根据印度国家统计局(NSO)2017-2018年的数据,它们在28个州中的识字率排名中,分别位列倒数第五和倒数第三。
从畸形的嫁妆制度延伸开来,印度职场也面临着巨大的性别差异。2019年,印度的劳动力中只有25%是女性。印度妇女对国家GDP的贡献率只有18%,该数据在各国排行中接近垫底。
没有工作,就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没有经济能力,在家庭中就难以拥有话语权。财产、工作得不到保障,妇女就难以改变弱势地位,以及对家庭的依赖性。
如果将“嫁妆制度”看作一场瘟疫,那么它的病症已经渗透了印度社会的皮肤和内脏。它侵蚀的不仅仅是女性的财产,还有人们对婚姻、权利的认知。
社会停滞与爱的向往
在印度,包办婚姻仍然是印度人进入婚姻殿堂的首选方式。
咨询公司IPSOS在2013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年龄介于18至35岁的印度年轻人中,有74%的人更偏向由父母选择结婚对象,而不是自己做主。
如果以婚姻自由为衡量标准,我们似乎看不到印度社会在这大半个世纪的进步。据2021年12月的一篇报道,在2018年对16万多个家庭的调查中,高达93%的已婚印度人接受了包办婚姻,只有3%的人“为爱成婚”,2%的人“两者都有”——由家庭撮合后同意结婚。
光从这一点来看,20多岁的年轻人和八旬老人好像也没多大区别,后者中包办婚姻占了94%,而前者中的比例也超过90%。
如果说解脱嫁妆制度的是法律,那么解脱婚姻的是什么呢?来自古吉拉特邦的卡莎玛·宾杜(Kshama Bindu)心里也许已有答案。
6月8日,24岁的宾杜在家中与自己举行了婚礼。据称,她是印度第一个选择“自婚”的人。
这场婚礼没有牧师见证,也没有盛大的宴席,只邀请了寥寥10个亲友同事。她穿上红色的晚礼服,走完所有仪式,把自己嫁给了自己。
不可否认,此行此举颇有些行为艺术的嫌疑。但从另一个角度想,她算是真正实现了一位女性对婚姻的最大期盼:嫁给一个自己爱的、也爱自己的人。
宾杜说,婚礼结束后,她打算到果阿邦去度蜜月。
(责任编辑:百科)
-
新京报记者 徐邦印 编辑 包宏广▲恩纳-瓦伦西亚主罚点球破门,打进本届世界杯首粒进球。 图/ICphoto▲卡塔尔门将阿尔西卜出击绊倒了瓦伦西亚,厄瓜多尔获得点球。 图/ICphoto11月21日0 ...[详细]
-
RCEP影响力不断扩大,多重政策利好叠加拿到了浙江首份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项下输印度尼西亚原产地证书的黄新珍,成为了最先享受到关税红利的外贸人之一。1月2日,全球最大的自贸协定RCE ...[详细]
-
08173)发布公告,该承租人BTR HK) Limited公司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承租人)及该业主Waldorf Holdings Limited于2023年1月1日订立2023年租赁协议,内容有关 ...[详细]
-
一周市场回顾上周上涨1.13%,上证综指上涨1.42%,深证成指上涨1.53%,创业板指上涨2.65%;分行业来看,上周涨幅前三为: 国防军工板块+4.55%)涨幅第一,主因周边地缘略有紧张且前期调 ...[详细]
-
据“安徽日报”微信公众号8月30日下午消息,近日,安徽省正式成立教材委员会,加强全省教材建设工作统筹协调,推动全省教材工作高质量发展。消息提到,安徽省教材委员会由省政府负责同志担任主任,省委宣传部、省 ...[详细]
-
1、供应方面,过去两周内新加坡含硫 0.5%船用燃料油对布伦特原油的价差大幅下跌,预计未来几周将有大量低硫燃料油船货进入新加坡市场,1月来自西方的低硫燃料油套利抵入量将会高于12月,低硫燃料油市场的基 ...[详细]
-
中新网北京1月3日电徐婧)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2日发布,2023年元旦假期,北京市重点监测的151家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68.9万人次,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86.4%;累计营业总收入24827.1万 ...[详细]
-
卓创资讯 成品油:孟鹏选题背景:本计价周期内,国际油价整体呈现出震荡偏强走势,原油变化率持续处在正值范围内,今晚24时,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大概率经历新年首次上调。卓创观点:本计价周期内,欧洲某国反制措 ...[详细]
-
财联社11月21日讯编辑 潇湘)本周,美联储11月会议纪要的结果,料将决定这个因感恩节假期而缩短的交易周的市场表现。在上周美国三大股指均遭遇承压、美债收益率反弹的背景下,眼下投资者的交投重心无疑仍将主 ...[详细]
-
脱离茅台完成股改,估值3000亿的习酒距离上市仅“一步之遥”?
文|天羽来源|博望财经近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更新了一则消息,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更名为贵州习酒股份有限公司,同时,贵州习酒股份有限公司市场主体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国有控股)变更为股份有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