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限制演员高片酬?政协委员冯远征提出新思路
冯远征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5月23日电(袁秀月)从影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非诚勿扰》到话剧《茶馆》《哗变》,何限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队队长冯远征曾带给观众众多深入人心的制演政协征提角色。
而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员高冯远征也时刻关注文艺界的片酬动向。疫情之下,冯远演出行业受到巨大冲击。出新为此,思路冯远征提出一份关于恢复演出市场的何限提案,他希望国家艺术基金能够资助受影响较大的制演政协征提民营企业,让他们能重拾信心。员高
此外,片酬他还建议出台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制度,冯远将新文艺群体的出新职称评审,纳入到现有职称评审体系中来。思路“如果新文艺群体有了职称,何限对于演员是一个保护,同时也能够限制片酬。”冯远征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
谈演出行业危机:不希望从业者的梦想破灭
其实之前,冯远征本来准备了别的提案。但在3月份时,受疫情影响,演出行业迎来一波“取消潮”。通过询问做演出的朋友,冯远征得知很多演出公司都已陷入低迷中。
据他了解,北京有5000家有演出资质的公司,有3000至4000家没有演出资质的公司,总共将近1万家。而在5000家有演出资质的公司中,80%是国营的,剩下全部都是民营的。“他们演出就挣钱,不演出就没钱。”
冯远征介绍,去年很多演出公司都已把今年所有的演出场次安排好了,如今很多都已取消,如果以后剧场开放,这些演出可能也无法重新上映,因为剧场已经安排到了今年年底。冯远征感慨,他们很难,工作人员的薪酬、办公室的租金可能都是问题。
前段时间,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印发《剧院等演出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其中提到,剧院等演出场所观众人数不得超过剧场座位数的30%。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果上座率低于30%,演出公司根本不挣钱,可能还要赔钱。
正是在此情形下,冯远征提出了关于恢复演出市场的提案。国家艺术基金在繁荣艺术创作,培养艺术人才,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推进艺术事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冯远征看来,疫情之下,国家肯定会出台相关政策救助演出市场,但对于演出公司来说,如果只靠他们自己再崛起,可能会比较困难,尤其是一些民营公司。
在冯远征的建议中,他希望特事特办,拿出国家艺术基金来补充他们。除了项目上的补助外,每一场演出也可以给一些补助,让从业者能生存得好一些。“能够做艺术和艺术演出的,一定都是非常有梦想的人,我不希望他们的梦想在这次疫情中破灭,这一点让我决定做这个提案。”冯远征说。
谈演出行业新变化:线上演出或是将来热点
线下演出按下暂停键后,业内人士也纷纷开始自救,比如开展各类“云演出”,北京人艺也连续开启几场线上剧本朗读。
对此,冯远征也有自己的观察。在他看来,首先这是无奈之举,之后变成了一个大家主动探索的事情。他相信,在未来,除了传统的剧场演出外,线上演出也可能会是一个热点。“线上的演出,它的那种宽阔是剧场演出达不到的,观众也可以来自世界各地。”
最近,各地影剧院正逐步恢复营业。不过,有多少观众愿意进剧院看戏,这却是未知数。冯远征认为,现在大家都变得更谨慎了,比如今年五一,很多人以为会出现报复性消费,但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
“我们也在想,首都剧场开放了,有多少观众敢进去,愿意进去。我要是进剧场一看,人挨人,我可能也会‘瘆得慌’。哪怕现在剧院真开了,真能有30%的观众吗?而且观众都戴着口罩,对台上的演员也会有强大的心理压力。”冯远征说,真正让观众鼓起勇气走进剧场,是需要时间的。
谈新文艺群体:建议出台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制度
近些年,包括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制片人、独立演员歌手、自由美术工作者等在内的新文艺群体正在崛起,同时,他们的权益保障也备受关注。
这跟冯远征的另一个提案有关,他建议出台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制度,将新文艺群体的职称评审,纳入到现有职称评审体系中,尽快打破壁垒,畅通人才渠道,让他们得到该有的认可。
在他看来,既然定义了新文艺群体,除了身份外,在艺术成就上也要给他们一些肯定。如果新文艺群体有了职称评定,对于演员也是一个保护,同时也能够限制片酬。
“我们都有职称评定,从国家一级演员到国家四级演员。我是上海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的客座教授,之所以能够封客座教授,是因为国家一级演员对等的职位就是教授级。但如果我是新文艺群体的一员,那么大学叫我去,他没法给我定义,因为没有职称。”冯远征认为,新文艺群体的职称还可以规定片酬的下限和上限,它是规范,同时也是保护,很多乱降价、乱涨价的现象就会得到一定的抑制。
冯远征曾表示,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要一直学习,深入到生活中去。对于每年的提案,他也有自己的考量。“首先要积极履职,做调研的时候要积极参与。”除此之外,他觉得最重要的是先做好本职工作,关注的一定要是内行的话题才行。
这也是他一直关注文艺界和国家艺术基金的原因。“如果关注其他的,那不是我的行业,我可能就会说错话。”另外,他认为,提案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不着边际。
(责任编辑:知识)
-
三年亏超170亿!威马传全员降薪,管理层基本工资腰斩,IPO还有戏吗?
威马汽车又陷入降薪风波。11月21日,据媒体报道,威马汽车CEO沈晖发布内部信,称为了应对资金压力,公司管理层带头主动降薪一半,同时对公司整体运营费用进行精简,将通过一系列财务措施降低运营成本。威马W ...[详细]
-
近日,特斯拉Model Y在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亚太地区市场正式接受预订,并于近期开启交付。在日本,RWD Model Y起价为619万日元约46147美元),Performance起价为 ...[详细]
-
香港证监会:将修订《证券及期货条例》某些条文 以便处理涉及境外上市的内幕交易
香港证监会:有关修订将扩阔《证券及期货条例》的某些条文的涵盖范围,以扩大证监会可根据第213条针对受规管人士而申请作出补救及其他命令的基础。这些修订亦使证监会能够处理在香港作出涉及境外上市证券的内幕交 ...[详细]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6月10日消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遏制“天价”月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公告》,制止“天价”月饼等现象,提出对单价超过500元 ...[详细]
-
记者 | 薛冰冰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取消10天后,11月21日,三大航在业绩说明会上一致表示,公司有望逐步增加和恢复国际航班。601111.SH)董秘黄斌称,目前,境外各国已陆续宣布解除疫情防控措施,同时 ...[详细]
-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王琳琳)6月10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官方获悉,5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2.6万辆和186.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59.7%和57.6%,同比分别下降5.7%和 ...[详细]
-
网约车“黑色产业”有多嚣张?乘客叫车不用给钱,司机在家坐收“五星好评”!
记者丨崔智明“以前滴滴刚兴起时,我都不动车,自己拿着手机在海军大院里溜达一圈就跑完了三四单。”资深网约车司机高师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凭借着网约车“黑科技”,他曾经靠着“原地刷分”来提升接单概 ...[详细]
-
财联社6月10日讯编辑 刘蕊)在日元汇率跌至二十年新低之际,资深经济学家奥尼尔Jim O ‘Neill)表示,若日元兑美元进一步下挫至150日元,可能引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那样的动荡。奥尼尔曾任高 ...[详细]
-
8月基金首尾业绩差超30%:英大国企改革涨15.88%,东方汽车产业趋势跌16%,金鹰周期优选、恒越优势精选跌15%
来源:证基风云 8月有76只基金收益超过5%。但也有基金没有踩准市场的节奏,8月基金净值下跌超过16%,基金收益首尾差异超过31%。8月行情已收官,市场持续震荡,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累计下 ...[详细]
-
新浪科技讯 6月10日下午消息,5月销售额1857.1亿元新台币,同比增长65%。今年以来的销售额为8493.4亿元新台币,同比增长44.9%。 ...[详细]